研磨《钓鱼的启示》
水心小学 南争艳
在五年级上册中收有很多思想性、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如第一、四、六、七、八单元就有不少这样的课文。如何使思想性很强的文章上出语文的味道?这个问题困惑了我们很久。《钓鱼的启示》这堂研讨课也就孕育而生。
紧扣“上出语文味”这个指导理念,《钓鱼的启示》中,我们紧抓三个训练点。第一个点是抓住“不容争辩”,我们分三步逐步丰富这个词语。一让学生找出该句中“没有商量余地”这个短语进行词语表层理解,也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二是抓“盯”这个词的写话训练,丰富父亲不容争辩态度产生前的心理过程,让学生明白父亲也是通过反复挣扎才有了这一决定;第三步通过激情朗读,在读中提升对“不容争辩”的情感认识,感受父亲的坚决。
课文第二训练点是第三自然段中鱼大的写法指导。这个点是在不断磨课中产生的。第一次我们只是抓直接写”鱼大”的话:“啊,鱼好大啊”这个片段设计分层朗读,教后总觉得只有读,语文味淡了些,少了些什么。在反复研读文本后,我们设计以”鱼大”为引子,渗透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指导,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增强语文味,使教学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在以上两个训练点的磨课过程中,我们急切地需要的指导是:使文章具有语文味,除了抓词入文和写法渗透这两种形式外,还有哪些方式,希望得到专家指点,提高我们自身的语言敏感度。
课文抓的第三个训练点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思想性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上。对于这个点,我们至今也没什么把握。为避免上成思品课,我们曾采用回避方式,但这似乎忽视了语文的教育性,后来我们受作业本题目启示,改成:“读了这些句子,你想到了什么?”但这样呈现出来的会不会有太多语文外的东西?所以,我们的第二个困惑是:在教这样大段思想性很强的片段中如何体现语文味,使语文真的成为语文?